顯示具有 專業知識--塞孔製程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專業知識--塞孔製程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0年11月12日 星期五

Flat Plug重點探討

上述流程看似簡單,實際上卻是招招絕妙處處玄機大有學問在焉。別人吃飯的本錢當然不好詳追細問,即使好奇心驅使重點試探者,所得答案泰半為禮貌性微笑的無可奉告。其多處關鍵只能以少許資料,以下僅供參考:
  1.所用液態樹脂之塞墨,已知為日本三榮化學所出品之PHP-900,國內亦可透過大船公司買到編碼為IR-6 Permanent Hole Plugging Ink,屬無溶劑之烘烤型樹脂,熱固化可達8H之硬度。所塞之孔板可通過各種高難度的考驗,而鮮有失敗者。此墨料單價極貴(每Kg裝約台幣1萬元之左右)。但野田所用者另為感光硬化與熱硬化合併之高黏度墨料,應為專屬型有錢也買不到的獨門暗器。PHP-900 IR-6型原用於高階板導通孔(Via)之塞孔用,以便於後續綠漆厚度分佈的均勻,避免孔邊露銅與噴錫遺珠的煩惱。並還可防止後續處理與組裝液體化學品(如Flux或化學鎳金等)之進孔後患,而具有更好的可靠度。
  2.從三榮化學所建議的網版資料可看到:180Polyester網布上須塗佈含氟Stencil之感光乳膠阻劑,厚度為50 m2mil);180-230號不鏽鋼網布之乳劑厚為100 m4mil)。薄板塞孔可採上述PET網布,但當待印板厚度超過1.2mm者,不鏽鋼網布之阻劑應在4mil以上。
  3.至於刮刀則採東海商事”10mm厚,硬度為70-80度的特殊材質刀片(Squeeze),刀片伸出刀柄長度為30mm。一般0.6mm以下的薄板可磨成45°角去推印,0.8mm以上的厚板則改磨成30℃
  4.從有限資料可知,16mil板厚與8mil小孔有把握全板逐一塞飽,且所塞11.8mil0.3mm)的小孔,經液中紫外光硬化達2-3H後(In-Liquid UV Curing),其塞柱表面還需特殊不織布磨料削平,其平坦度變化僅±2 mm而已,所搭配的網布與氟化物乳膠阻劑皆為該公司的機密。
  5.此塞孔之所以如此精采,除油墨、刮刀、網版等必需條件外,最重要的法寶應為墊在下面的喘氣板導氣板;讓進墨的同時,可令孔中原有空氣也能順利排出,而不致抗拒進墨或在柱中殘留氣泡。事實上國內業者綠漆塞孔也都是如此做法,只不過將墊板的孔徑稍加放大以方便操作而已。
  6.“液中曝光當然絕對是另一項看家本領,全套機組裝備皆為自行開發,由於效果實在讓人佩服,曾有願出1億台幣之天價洽購者,亦遭太極拳式的閉門羹。可見其維護重寶與捍衛智慧財產之一斑了。
  7.至於後續如何在石井表記的磨刷機上,利用各種不織磨料,在不同的作業條件下,而能將雙面墳起2-3H硬度的樹脂削平,其難度應低於上述導氣板與液中曝光等壓箱密笈。以台灣業者長期在DOE方面的歷練,只要假以時日,削平的成功應是指日可待。
  8.IPC-6012A1999.10)已將塞孔技術列入規範,對通孔製程後壓合法(Sequential  Lamination)之多層板,對其埋孔或盲孔已要求膠片中樹脂填膠塞孔,並要求滿塞度須達60%。事實上通孔後壓合法終將因製程太長、良率不足、成本過高、電性欠佳下,遲早會被淘汰。而未來增層法的Core板,也勢必將成為塞孔的主力戰場,且各種IC之封裝載板更是責無旁貸有孔必塞。目前客戶要求此等增層之塞後孔柱,只要表面平坦即可,至於孔柱中空洞如何允收則尚未苛求。

2010年11月11日 星期四

通孔平塞技術

    平塞技術(1)利用特殊的網版與刮刀,(2)以山榮化學之“UV硬化+熱硬化兩次硬化型PHP-900油墨為填孔材料,(3)經單次刮印下即可將通孔塞滿並且兩端鼓出,(4)然後直立進入低溫透明之特殊槽液中,兩側以高功率之強光先完成2-3H的半硬化,(5)然後進行自走式水平磨刷,使雙面完成削平動作,(6)再另置於一般烤箱中,完成後續8-9H的全硬化即大功告成,其流程如下:


2010年11月9日 星期二

何為塞孔

    塞孔其實並非何等新鮮事物,現行多層板也要求綠漆塞孔,以達電測時之抽緊貼牢,與防止噴錫中錫渣進孔的惡果。刮刀網印強迫油墨進孔聽來似乎不難,然而每板幾千孔全都要徹底填滿塞實,硬化後之再削平;其不凹不陷不空不破者,正如十秒跑百米談何容易!。HDI板類的樹脂塞孔原比綠漆塞孔更困難,尤其是高難度封裝載板(Substrate)的逐孔完全塞實填平,甚至連微盲孔也照塞不誤,其武功之高絕不可等閒視之。
 
  一般HDI/BUM板類,多半是先做完一片有PTH的正統多層板(或雙面板)當成核心(Core),然後再於兩外表面進行雷射微盲孔(Microvia)互連與細線的增層(Build-up)。目前大部份手機板均使用背膠銅箔(RCC)的外增做法。當然一些大型系統用的High Layer Count高價板類,也可另採補強材(Re-inforced material)與銅皮做為增層,甚至其它新式介質類(Dielectrics)的增層也將興起。然而不管如何BUBuild Up增層),其核板中通孔之未能填實,與孔頂外增銅導體(得自化學銅與電鍍銅)表面如酒渦般的凹陷,都將無法避免。以下即為此種增層銅面的局部凹陷在可靠度(Reliability)方面可能隱藏的後患:
 
(1)若不幸座落於訊號線(Signal  Line)中,將造成高速傳輸的不良有損訊號完整性Signal  Integrity)的品質。

(2)若竟然更不幸出現在零件腳之焊墊或金線打線基地上,則當場掛彩或事後陣亡(指浮離),都會成為索賠與斷交的根據,鐵證如山欲賴無詞。

(3)特性阻抗(Z0)的需求;傳統多層板外所增層之訊號線中若出現酒 渦(Dish  Down)時,則其之Z0將因介質層厚度之劇烈變化而起伏不定,將造成訊號之不
穩。

(4)一旦增層中之微盲孔恰好落在Core板通孔之正中央,或孔與環之地 盤領域時,該核板通孔必須先要塞滿填平,才能續做「孔上墊」(pads on via)等板之面積之再生。 

  由於佈線太多面積不足,已要求其內層核心板鍍通孔板全數塞滿填平,以增加佈線或設墊的機會。現行一般手機板對此尚未嚴格要求,然而一旦此種行動無線通訊再進入語音之外的其它通訊與連網時,則在高密度佈線組裝與高頻傳輸的要求下,手機板規格中也將不允許酒渦的存在,屆時高難度之塞孔將成為另一項不易克服的障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