塞孔其實並非何等新鮮事物,現行多層板也要求綠漆塞孔,以達電測時之抽緊貼牢,與防止噴錫中錫渣進孔的惡果。刮刀網印強迫油墨進孔聽來似乎不難,然而每板幾千孔全都要徹底填滿塞實,硬化後之再削平;其不凹不陷不空不破者,正如十秒跑百米談何容易!。HDI板類的樹脂塞孔原比綠漆塞孔更困難,尤其是高難度封裝載板(Substrate)的逐孔完全塞實填平,甚至連微盲孔也照塞不誤,其武功之高絕不可等閒視之。
一般HDI/BUM板類,多半是先做完一片有PTH的正統多層板(或雙面板)當成核心(Core),然後再於兩外表面進行雷射微盲孔(Microvia)互連與細線的增層(Build-up)。目前大部份手機板均使用背膠銅箔(RCC)的外增做法。當然一些大型系統用的High Layer Count高價板類,也可另採補強材(Re-inforced material)與銅皮做為增層,甚至其它新式介質類(Dielectrics)的增層也將興起。然而不管如何BU(Build Up增層),其核板中通孔之未能填實,與孔頂外增銅導體(得自化學銅與電鍍銅)表面如酒渦般的凹陷,都將無法避免。以下即為此種增層銅面的局部凹陷在可靠度(Reliability)方面可能隱藏的後患:
(1)若不幸座落於訊號線(Signal Line)中,將造成高速傳輸的不良,有損“訊號完整性”(Signal Integrity)的品質。
(2)若竟然更不幸出現在零件腳之焊墊或金線打線基地上,則當場掛彩或事後陣亡(指浮離),都會成為索賠與斷交的根據,鐵證如山欲賴無詞。
(3)特性阻抗(Z0)的需求;傳統多層板外所增層之訊號線中若出現酒 渦(Dish Down)時,則其之Z0將因介質層厚度之劇烈變化而起伏不定,將造成訊號之不
穩。
(4)一旦增層中之微盲孔恰好落在Core板通孔之正中央,或孔與環之地 盤領域時,該核板通孔必須先要塞滿填平,才能續做「孔上墊」(pads on via)等板之面積之再生。
由於佈線太多面積不足,已要求其內層核心板鍍通孔板全數塞滿填平,以增加佈線或設墊的機會。現行一般手機板對此尚未嚴格要求,然而一旦此種行動無線通訊再進入語音之外的其它通訊與連網時,則在高密度佈線組裝與高頻傳輸的要求下,手機板規格中也將不允許“酒渦”的存在,屆時高難度之塞孔將成為另一項不易克服的障礙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