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0月11日 星期一

降價減少誘因 潑太陽能冷水

中國時報【謝錦芳/台北報導】

    太陽能與LED的產值在二○一五年將達兆元,成為台灣另一個兆元產業。但荒謬的是,台灣的太陽能電池產值高居全球第四,太陽能設備大量外銷,幫外國打造低碳城市,國內一般民眾安裝太陽能板的比率卻是寥寥無幾。

    「德國用戶安裝太陽能板的比率高居全球第一,去年產值高達九十億歐元,創造十七萬就業人口,成果傲人。」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公會副理事長林山城指出,台灣的太陽能設備大量外銷,反而在國內的普及率超低,在這樣的情況下,政府若大幅調降躉購費率,那對民眾與企業的誘因更少。

    今年四月卅日《再生能源發展條例》相關子法公告以來,經濟部能源局已接獲民間申設太陽能八二五件;在此之前,國內安裝太陽能家數只有一百五十五家,普及率非常低。

    行政院政務委員梁啟源指出,今年以來太陽能模組的價格大幅下降,再生能源躉購費率委員會在年底將會公布新的費率,合理反應成本。不過,此舉引發光電業者強烈反彈。

    民間申設太陽能板,究竟是賺取暴利或虧本,官方與民間認知大不同。公會理事長賴增華指出,台電在簽定併聯契約時額外增加許多衍生費用,首當其衝的是安裝小型太陽能板的民眾,如果這些費用沒有排除,必定會賠本;其次,如果明年大幅調降躉購費率,一般民眾與企業就沒有誘因在自家安裝太陽能板或進行大規模投資,這樣將使得政府鼓勵發展再生能源的美意大打折扣。
 
    台積電經理張詔帆建議,依法政府每年可以檢討太陽能躉購費率,但為了爭取民眾的認同,應該建立一個透明公開的公式,屆時自然反應成本,減少人為的干預,同時也讓打算投資的民眾或企業事前可做合理的評估。
 

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101010/4/2enjl.html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